2025 年 7 月 3 日

CNIW 北美华人健康

CNIW 北美华人健康

cniw

Centre for New Immigrants Wellbeing (CNIW) is a registered non-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in Canada. It aims to provide health, professional and social services promoting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wellbeing of new immigrants in Canada. 北美华人健康协会 (Centre for New Immigrants Well-being,CNIW) 是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的非盈利机构。其宗旨为通过健康宣传,专业及社会服务促进新移民社会、心理及躯体健康。 Homepage:www.cniw.org, Address:500–7030 Woodbine Avenue, Markham ON L3R 6G2 , Email: info@cniw.org, editor@cniw.org 公众号:北美华人健康
1 min read

​过去一年,北美针对亚裔的歧视及各种暴露不断发生,已成为影响许多华人工作、学习、及安全的的重要问题。虽然,很难想象对如此严重及规模的问题会有简单解决方案,但是对这一问题的数字化了解是找到有效解决方案的第一步。如果您在过去一年在加拿大曾居住过,6个月以上,您可以帮助。 让我们一起努力! 本问卷是目前由加拿大健康研究院(CIHR)所资助的《新冠疫情对华人影响》项目的社区研究延展,并获得纽芬兰纪念大学医学科研伦理委员会【20201772-ME】的批准。该问卷由北美华人健康协会 (CNIW),加拿大中国高校校友会联合会 (CCAA) 等多个华人社区联合发起,其目的是:1)评估当前针对亚裔居民的歧视的频发程度和类别;2)了解针对亚裔的歧视给亚裔居民带来的负面影响;3)探讨阻止这些歧视的有效方法。 此问卷的填写仅需3分钟。问卷采用匿名的方式, 您的回答仅会被用于数据分析以及支持相关反对歧视的社区项目的开展,以及探究如何在疫情之下为亚裔提供最好的支持和帮助。选项并无对错之分,请您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如实回答即可。您的参与完全自愿,若您想退出问卷参与,关闭问卷窗口即可。若您提交问卷,则表明您同意参与此项调查并将您的数据用于分析。您的参加与否不会影响您与研究人员及您所在社区的关系。另外,希望您完成问卷后能转发给朋友。只要调查的样本含量足够大及有代表性,得出的结论才有意义。衷心感谢您! 调查问卷链接: https://mun.az1.qualtrics.com/jfe/form/SV_0DSK4aVmkD3p35Y

1 min read

康疫苗(常被称为“牛津疫苗”)的罕见副作用。同一天,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接种阿斯利康疫苗与发生血栓之间被认为“似有可能但尚未证实”存在因果关联。虽然目前获得的数据显示,接种这款疫苗后出现血栓症状的可能性“非常低”,且“获益远大于风险”,但这仍然引发了人们的普遍担忧,一些国家已经对此采取了相应措施,如包括德国、法国、荷兰和加拿大在内的一些国家已限制该疫苗使用,只为老年人接种(因为大部分个案发生在60岁以下的女性接种者中);还有一些国家已经完全停止使用。由于对牛津疫苗的不信任在民间升温,大批民众在得知自己即将接种的是牛津疫苗后取消预约。《巴黎人报》报道,一名马赛医生透露“11剂打开的牛津疫苗,最后只打了一剂。三周前,其向一名病人建议接种牛津疫苗,他拒绝了,但现在,他因为感染新冠正在医院吸氧。”所以,拒绝接种也可能对个人来说是损失了一次机会。但由于牛津疫苗可在常规冰箱温度下保存和冷链运输,因此更便于推广普及,尤其是在某些发展中国家,接种牛津疫苗可能是唯一选择。到底接种此种疫苗风险如何?我们在这里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希望为读者答疑解惑。 疫苗引发血栓的可能性到底有多低? 截至3月31日,英国药品与保健品管理局调查的数据显示: - 在2000万剂被注射的疫苗中,共报告出现了79个病例和19个死亡病例——这意味着每100万剂接种的疫苗中会出现4例血栓,1人死亡。 - 已发现的血栓病例约三分之二为60岁以下女性; - 死者年龄在18岁至79岁之间,其中3人年龄在30岁以下; - 所有记录在案的病例都在接种第一针疫苗后发生,目前接种第二针的数量较少,尚不能得到有效结论。 截至4月4日,欧洲药品管理局收集的包括英国在内的30个国家数据显示,- 在3400万剂被注射的疫苗中,共报告出现了222个病例——这意味着每10万剂接种的疫苗中会出现1例血栓;- 截至3月22日,不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国家报导的86个病例中,共18例死亡;- 大部分血栓病例为60岁以下女性,但所有年龄段都有发生罕见病例的情况,因此无法确认是否存在特定风险因素,例如年龄、性别或病史等。 为什么会形成血栓? 新冠病毒感染本身就容易引发严重的凝血问题,但牛津疫苗引发关注的点在于:第一,脑血栓的比例很高;第二,常伴有血小板缺乏症发生。 德国和挪威的研究人员发现,患有凝血障碍的牛津疫苗接种者自身产生抗体可以激活血小板并导致凝血,从而诱发了血栓。科学家建议将异常反应命名为“疫苗诱导性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1 min read

​一:基本情况 安大略是加拿大最大的省,人口近15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39%。因此,安省疫情及疫苗接种情况对全国影响极大。加拿大第一批疫苗接种于2020年12月14日在安大略和魁北克开始的。下图,89岁老人接种第一针辉瑞新冠疫苗也标志着加拿大新冠疫苗人群接种正式启动。 加拿大新冠疫苗完全依赖于进口,联邦政府负责采购及按各省的人口比例分配。各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接种方案并完成接种。由于中间出现了几次新冠疫苗供应不足问题,整体接种进展相对缓慢。近四个月过去了,目前(2021-04-07)加拿大及安大略省疫苗接种率(以至少接种一次计算)均为16.4% , 远远落后于英国(48%)和美国(33%)。就安大略省而言,按优先接种顺序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第二阶段为2021年4月1日至6月,第三阶段是2021年7月以后。(具体操作方案一直在不断调整)。从下图可以看出,截至2021年4月8日,安大略省每天接种疫苗超过10万只,全省已完成接种280万只,接种人数(至少一次接种)已超过32万。 二:疫苗接种过程 安省第一阶段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一线医务工作者、慢性病患者及年长者等。目前是疫苗接种的第二阶段,优先接种基本是按年龄划分的。符合优先接种标准的可以在网上登记接种,然后按指定时间到指定的地点接种疫苗。为协助不熟悉网络登记的人士,政府也提供电话登记预约,并向英语不好的移民提供相应的翻译服务。  1. 网上登记预约: 对我这个年龄组(60岁以上)最先开放的是到药店接种阿斯利康疫苗,因为当时没有其它选择,所以我得到消息便预约了。但在等候期间,通过多伦多市长John Tory的推特得知,多伦多地区开放了60岁以上年龄组接种其它疫苗,于是我又第一时间预约了附近医院。预约需要提供一些个人信息,包括健康卡号但,没有接种何种疫苗的选项。 可能当时知道的人还不是很多,我预约时,时间地点的选择还比较多,我选择了于4月7号在离家很近的Michael Garron医院接种,随之收到了邮件确认通知: 2. 疫苗接种现场:  4月7日,我按指定时间来到接种地点。 三:疫苗接种过程 1) 进门前检查是否有预约登记记录,很快看一下,只需几秒钟。 2) 在保持两米社交距离的情况下,排队登记核实。我基本按预约时间到达,仅排队等待了几分钟。登记员询问多项基本情况,同时需要出示医疗健康卡,提供电话号码等。之后,登记员告诉我今天接种的是辉瑞疫苗,此时才能真正知道自己将接种何种疫苗。不过,因为阿斯利康疫苗便于保存,所以其接种场所主要在药店及家庭医生诊所;而我们今天去的接种点是多伦多地区的一个大医院,所以预计应该是接种辉瑞或莫德那疫苗,而现实也证明了我们的猜测。 3)接种前,接种员再次核实电话及生日,然后接种。...

1 min read

新冠感染后的长期症状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1月9日发表在《柳叶刀》(The Lancet)上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76%的新冠肺炎患者在出院6个月后仍有至少一个长期持续症状。其中,疲劳或肌肉无力是最常见的症状。 但是最近,一些疫苗接种者在社交网络上发文表示,他们的新冠长期症状似乎在接种疫苗后痊愈了。 其中传播最广的故事可能是美国马萨诸塞州蒙特霍利约克学院(美国最顶尖的文理学院之一)的杰瑟曼·史密斯教授。她在2020年3月曾感染新冠病毒,随后几个月里,她不仅经历了生理上一系列症状,如呼吸困难,心律异常,皮疹,腹泻以及持续性、病理性的疲劳等;也感觉到了认知上的退化——她甚至都无法拼写一些日常所用单词。 不过,这些问题她在接种第一针疫苗后明显好转——疲劳感在日益消退,认知也在逐渐恢复。 研究人员注意到,这样的故事在社交媒体上越来越多。疫苗会是新冠长期症状的解决方案吗? 一项非正式的研究显示,在473个被调查者中,有16%的人表示他们的新冠长期症状在接种第一针疫苗后两周内好转;而在接种疫苗两周后,5%的人表示症状完全消失,27% 的人表示自己的新冠长期症状有所好转,14%的人表示自己的新冠长期症状略为变重,仅有3.8%的人感觉症状比以前更为严重。不过这个研究没有设置对照组,因此不能证明到底是时间还是疫苗让人们逐渐痊愈。 迄今为止,尚还没有关于“疫苗疗效”的正式大规模人群科学研究,但耶鲁大学免疫学家岩琦秋子(Akiko Iwasaki)表示,三种可能的机制导致了新冠长期症状:1)人体之中存在病毒储存库,2)病毒碎片或残余物的持续存在,3)病毒感染引起的自体免疫反应;“疫苗疗效”或与此有关。由疫苗诱导产生的T细胞和抗体反应可以消除人体病毒储存库或残余病毒,或是导致自身免疫细胞转移,从而减弱了新冠长期症状;还有一种可能性是疫苗激发了人体的固有免疫应答。但她也警告说,如果是后一种情况的话,疫苗的效果可能持续不久。 接种疫苗到底对于新冠长期症状有什么改善,还有待进一步的试验证明。但不少研究者都对此感到好奇,认为值得为此开展正式研究。毕竟,我们在科学和医学上取得进步的方式,就是敏锐地获取观察结果,再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加以验证。 参考资料: https://www.cnn.com/2021/04/03/health/long-haulers-vaccine-wellness/index.htmlhttps://www.cbs58.com/news/some-covid-19-long-haulers-say-vaccines-may-be-relieving-their-symptoms-researchers-are-looking-into-it https://www.medpagetoday.com/special-reports/exclusives/91476 推荐阅读 1. 中国五款新冠疫苗特点及保护力比较 2. 加拿大五款新冠疫苗比较(一):保护力 3. 加拿大几款新冠疫苗比较(二):一波三折的阿斯利康疫苗及血栓事件 4. 最新报道:孕妇接种新冠疫苗保护自己也保护宝宝 5. 担心新冠疫苗过敏?JAMA1700万只疫苗大数据为您详解

1 min read

3月31日晚,由加中经贸文化交流协会、北美华人健康协会、绿色生命养老院集团主办,加拿大高校文学社承办,Evertrust Development Group Canada Inc , 加拿大天津社团联合总会和多伦多小众俱乐部赞助的“直面疫情,昨晚在多伦多正式启动!征稿从2021年4月2日起,截至日期为:2021年5月31日(详情见后)。欢迎并感谢转载! 《直面疫情,迎接明天-优秀纪实文学作品集锦》征文启事 一.目的 弘扬和歌颂北美尤其是加拿大的华人,在抗击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可歌可泣的动人实绩。 二.主办方与承办方 主办方 1. 加中经贸文化交流协会 2. 北美华人健康协会  3. 绿色生命养老院集团 承办方 加拿大高校文学社 三. 征文要求 1. 投稿时间:2021.4.2-5.31. 2. 投稿体裁:纪实文学作品(含散文、报告文学、日记、书信等)...

1 min read

​核心摘要 去年由于疫情,很多人都在家里或者附近的地方度假。去年年底开始,新冠疫苗已经全面开始接种。加拿大疫苗接种缓慢,为了应对第三波疫情,不得不从四月三日开始再一次封城。 本文希望通过分析以色列,英国,美国,加拿大疫苗的接种情况和新冠流行情况预测今年各个国家什么时候才可以放开经济,我们才可以自由安全的出行。 由于病毒有进一步突变的可能,疫苗也有可能短缺,本文仅供参考,所有数据截至于2021年3月30日。 图1 各国疫苗接种情况 1 以色列 以色列是疫苗接种的优等生,目前有905万人口,超过60%的以色列人口已经至少接种了第一剂COVID-19疫苗。以色列已经批准了两种COVID-19疫苗。比利时进口的辉瑞公司和美国进口的Moderna公司的疫苗,都是mRNA 的疫苗。2021年1月27日,在以色列第二波高峰期,全国新增病毒病例11934例。1月20日,全国录得最高的COVID-19相关死亡人数为101例。而自该国积极推出疫苗以来,这些数字已经急剧下降。3月29日,以色列记录了201个新病例,12人死亡。新冠病例比最高的时候减少了98%。  图 2 以色列疫情 截至周三,在以色列已经有超过523万人接种了第一剂冠状病毒疫苗。而超过476万人已经接种了第二剂。免疫人数只占总人口的60% 左右, 就实现了群体免疫。现在新的观点是,假如主要用有效性比较高的mRNA疫苗,比如瑞公司和美国进口的Moderna公司的疫苗, 大概只需要免疫总人口的55%左右就可以打开经济,让疫情消退,让社会经济正常化。并不是需要接种之前认为的至少70% 人口达到群体免疫(1)。Technion生物医学数据科学实验室的首席研究员Dvir Aran 的数学模型证实,如果疫苗的有效率超过90%,那么以色列只需为55%的人口接种疫苗,就能将R数降到1以下 (1)。加上其他的防疫措施,包括口罩,社交距离等, R值更会大幅下降。以色列大概在3月1日达到55%的注射率,经过4周的延后期,现在的感染率已经极低, R0 已经低于0.6。Aran 说“即使现在人们不再戴口罩,会回到足球场,R数最多也会上升到0.8。" 以色列已经从三月7日开始部分重启社会经济。 ...

1 min read

核心摘要:  新冠疫苗对孕妇及哺乳期母亲的保护力及对婴儿的影响一直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自然也影响了许多孕妇及哺乳期母亲接种疫苗的信心。 今天(3月25日),美国妇产杂志发表了来哈佛大学等研究团队的最近研究报告,研究人员通过对131名孕龄期女性发现接种疫苗后,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抗体检测发现抗体反应非常好,与对照组相比几乎没有差别。另外,结果还表明接种疫苗的孕妇生产的抗体可通过脐带输送给自己的宝宝,因此说明新冠疫苗不仅可以保护孕妇还可以保护宝宝。 图片来自:Hannah Beier / Reuters 一:基本情况美国疾控中心(CDC)数据表明,怀孕感染新冠不仅增加发生严重疾病的风险,而且也增加其它产前产后的不良反应。但我们目前使用的所有新冠疫苗在三期临床试验中都缺乏疫苗是否对孕妇及哺乳期母亲是否有保护力的数据,疫苗对这一特殊人群的安全性及保护力是医务界及民众一直非常关心的问题。3月25日美国妇产科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eynecology) 发表了哈佛学等研究团队关于妊娠及哺乳期接种新冠疫苗的研究报告。 二:研究目的及实验设计 1) 研究目的:评估妊娠及哺乳期女性接种mRNA 疫苗后免疫反应并与对照人群进行比较。 2) 实验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84名妊娠,31哺乳期及16名同龄女性均接受mRNA 疫苗(辉瑞或莫德那)接种,并观察多种免疫学指标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 三:研究结果: 接种疫苗后三组人群各种免疫学反应没有明显差别。与接种疫苗前比,血清突刺蛋白(SARS-Cov-2 Spike)...

1 min read

核心摘要 现在某些自媒体 为了流量很没有底线,各种各样的谣言漫天飞,尤其新冠疫情相关的谣言。最新的谣言是一个关于全球著名疫苗专家呼吁停止疫苗接种的。哗众取宠的题目,偷换概念的论据,拼凑专业名词、看似合理,实则漏洞百出, 那怎么鉴别”谣言“呢?王培忠博士评论保茨停止疫苗接种的公开信.m4a来自北美华人健康00:0011:47 近又有一篇文章在微信群刷屏了,号称全球著名的疫苗专家 Geert Vanden Bossche最近发表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认为,针对 COVID-19的疫苗接种将引发一场公共卫生灾难,因为病毒变种将逃脱疫苗保护,并将其推向更高的毒力。他的这篇文章在英文媒体当中已经有了大量的辟谣。 比如 EdwardNirenberg的一篇文章,解释的非常详细, 1. 我这里只是简单的说一下, 他的说法是推测性的,他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来支持他的论点,并发表了一些明显不正确的评论。他的论点的核心是依靠COVID-19疫苗对传播没有重大影响的假设。多项研究已反复证实这是错误的。此外,即使他关于疫苗对传播的影响的假设是真实的,根据马雷克氏病的既定先例,他的结论也是不正确的,马雷克氏病是一种鸟类的病毒性疾病,其疫苗对传播的影响并不强烈--但在使用该疫苗的鸡群中,它仍然显示出有意义的公共卫生效益。疫苗对于结束这场大流行绝对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我们可以针对变异的病毒在必要时进行快速的调整,比如增加针对变异病毒的第三针治疗。但是绝对不能任由病毒肆虐,停止疫苗接种。中文公众号,“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 的文章“驳所谓全球著名专家的停止新冠疫苗接种呼吁” 也进行的详细的解析 , 我就不再重复了。  2 再简单谈一下这个所谓的世界著名的疫苗学家,Geert Vanden Bossche。他有自己的网站 (https://www.geertvandenbossche.org/)。 在网站里他自称, “在比利时根特大学获得兽医学博士学位,并在德国霍恩海姆大学获得病毒学博士学位。他曾在比利时和德国的大学担任兼职教师。在学术界工作后,Geert加入了几家疫苗公司(葛兰素史克生物公司、诺华疫苗公司、苏威生物公司),在疫苗研发和后期疫苗开发中担任各种职务。Geert随后加入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团队,随后加入德国感染研究中心,担任疫苗研发办公室主任。Geert现在主要担任生物技术/疫苗顾问,同时也在进行自己的NK细胞疫苗研究。他的工作动力来自于将科学突破性发现转化为具有竞争力的疫苗产品的不懈热情。作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思想家、创新者、企业家和远见卓识的人,Geert曾受邀在多个国际大会上发言。" 他是兽医博士,我不想评论他的真实学术水平,但是查了他的简历发现 (2), 他发表的文章不多,水平不高, 跟疫苗相关的很少,唯一的一篇文章是2017年的综述,...

1 min read

核心摘要 过敏性休克是接种新冠疫苗的副作用之一,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危机生命,所以引起高度关注,也是许多朋友还不能下决心接种疫苗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最新的美国学会期刊(JAMA)大数据研究报告,向您介绍接种疫苗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的风险有多高,哪些人容易发生过敏性休克,如何预防等相关内容。另外,最后还向您介绍一些相关知识,比如接种流感疫苗是否也有这样的副作用。为了方便您阅读,我们特别增加了音频。新冠疫苗与过敏性休克20210308.m4a00:0008:41未加入话题  一:基本情况 辉瑞(Pfizer)及莫德那(Moderna)是在北美最早得到批准紧急使用的两款疫苗。尽管两款疫苗在三期临床实验时都未发生严重过敏性休克(Anaphylaxis)事件,但在大人群正式开展接种后,出现若干严重过敏反应病例。因为过敏性休克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危机生命,所以引起高度关注。2021年2月来自美国学者,汇总分析了自去年12月 至 今年1月,全部因接种辉瑞及莫德那疫苗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数据, 并在顶级医学期刊JAMA发文公布相关信息。 二:研究设计 1. 研究设计: 描述流行病学研究  2. 疫苗剂量数:美国接种辉瑞及莫德那疫苗的总只数分别为:9,943,247和7,581,429,也就是说超过1750万只疫苗!  3.过敏性休克发生率: 美国CDC通过其监测机制(Passive Surveillance)确定了66例符合Brighton过敏性休克诊断标准的病例,其中47例与辉瑞疫苗有关,19例与Modena疫苗有关。 发生率分别为:4.7人/100万只,和 2.5人/100万只。 三:主要结果 1) 病人平均年龄约40岁,约80% (76%, 84%) 过敏性休克发生在接种疫苗15分钟以内。 2) 79% 病人有过敏史,66例病例报告中有21例(32%)注意到先前因其他暴露引起过敏反应,如狂犬病疫苗,甲型H1N1流感疫苗,诊断造影剂,磺胺药,青霉素,核桃、乳胶等。 3) 绝大多数(>80%)免疫性休克发生在接种第一剂疫苗后发生。 4) 研究报告表明常见的体征和症状报告:全身性荨麻疹,弥漫性红斑疹,血管性水肿,呼吸道和气道阻塞症状以及恶心。 5)全部66人得到及时现场治疗,61例(92%)接受了肾上腺素作为紧急治疗的一部分;32例(48%)住院(18例重症监护,其中7例需要气管插管);没有一例因接种疫苗死亡。 6) 性别差异非常大: 超过95%的过敏性休克发生在女性,辉瑞94%(44/47), Modena100% (19/19)。  四:总结说明 1)总体讲,过敏性休克发生率是非常低的。尽管从表面看接种辉瑞疫苗过敏性休克发生率是莫德那疫苗的两倍(4.7/2.5~=2),但两者都是以百万只为单位,绝对发生率都是非常低的。两种疫苗接种后的过敏反应病例的临床特征相似。 2)这一研究报告表明,尽管发生严重过敏是无法准确预测的,但表明过敏史是接种疫苗后发生严重过敏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报告作者建议,所有人在接种疫苗后15分钟在离开,对有过敏史的人建议接种疫苗30分钟后在离开。 3)  鉴于过敏性休克的发生非常罕见,接种疫苗的好处远大于过敏反应的风险。为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许多国家及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指南,比如加拿大卫生部建议接种前要了解过敏史等,这里不做讨论。 4)近80%的过敏性性休克发生在接种疫苗15分钟以内。因此,接种疫苗后最好不要马上离开,特别对以前有过敏史的朋友,更是如此。...